WORM CHIAYI

溫暖的「嘉」

無家者關懷計畫

|計畫內容|

無家者特展

將團隊所收集之採訪內容、影像紀錄統整,藉文字與圖像之連結,舉辦「無家者特展」。希望透過展覽,能讓觀展人看見我們眼中的無家者。

在地嚮導

無家者們曾透過他們的雙腳走遍嘉義的大街小巷。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培養無家者成為「在地嚮導」,帶領遊客在嘉義的街道間穿梭、提供在地化的旅遊經驗,也藉此賦能、給予無家者們正向經驗。

無家者體驗

由團隊成員與幾位無家者共同設計,模擬無家者真實面對的環境與生活供民眾體驗。透過「無家者體驗」活動,使普羅大眾更貼近無家者的實際生活、體會無家者特有的艱辛。

|最新文章|

    

我們除了親自感受街上的人、事、物,也希望能夠藉此與有興趣的朋友們多多的討論、透過我們自身的經驗,提供一些簡單的助人 Tips,希望也可以延續社會對街上的熱情。或許你會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離席地而坐的大哥大姐更近一點呢?」

這次的訪談,我們看到了平常從來不會接觸到的族群-「無家者」的人生經歷。許多的無家者也曾經擁有美好的家庭、擁有令人稱羨的大事業,他們也曾經是一般人,過著與你我同樣的平凡生活。只不過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了難以彌補的波折,失去家人、朋友的幫助,最後只好露宿街頭,成為我們口中的「無家者」。但原本的生活又何嘗與一般人不同,這也讓我發現,我們與他們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從富有到貧窮的生活很容易,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無家者。

在與人安基金會訪談過程中,我們也邀請到一位正在基金會擔任志工的阿姨進行採訪,阿姨在近20年裡,父母與丈夫陸續逝世,而小孩也已長大成家,只剩阿姨一人,無奈之下,成為無家者...

62歲的陳大姐是公園內唯一的女性無家者,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沒有讀過什麼書就到處打零工,待過工地也做過餐飲業,16歲那年被父親賣給了丈夫,除了生活過的很苦還得遭受丈夫家暴,有一天丈夫甚至拿走陳大姐所有存款,使得陳大姐不得不來到街頭。

在「輔導方案設計與評估」這門課裡,吳芝儀老師導入了「設計思考」、「同理心地圖」與「世界咖啡館」的概念,讓同學們在課堂中不停地討論、發表與無數次的反覆修正,才有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計畫。

寒流低溫壟罩下,入夜的中正公園被一場毫不留情的大雨沖刷著,只見竺大哥和幾位同伴利索地用幾把雨傘就撐起一個「家」,幾個紙箱鋪平就當床,綣縮在早已被寒氣侵襲的濕冷被褥中。

↓ 回饋表單 

本網站僅供教學使用
聯絡我們:teng100623@gmai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
Powered by Webnode Cookies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
We use cookies to enabl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and security of our website, and to offer you the best possible user experience.

Advanced settings

You can customize your cookie preferences here. Enable or disable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and save your selection.

The essential cooki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afe and correct operation of our website and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Functional cookies remember your preferences for our website and enable its customization.
Performance cookies monitor the performance of our website.
Marketing cookies allow us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website.